05.09.20:請用google

05.09.20:請用google

05.09.20-請用google

⇥ 050920:波蘭:晴:旅居波蘭1808天 ⇤

“他說,他因武漢肺炎疫情而待業。”

移動到波蘭5月底就滿5年。移動到華沙已經8個月。再過多幾天,他也在新公司就職滿8個月了。
事務慢慢上手。環境逐漸熟悉。只是武漢肺炎疫情讓對華沙的進一步探索暫時擱置著,等待城市復甦後再次啟動。

幾個星期前朋友捎來問號,問如何移居歐洲如何在歐洲找到工作。我們一致的答案是,「請用google」。

移居非短暫旅行,如果只是希望垂手可得,到了任何一個地方也未必“懂得”適應,我們也是google而有了這些年的經歷。也曾經笑說,如果沒有了google旅居生活肯定不便得多,尤其是google translate實在是語言不通國度裡的良伴(不過到了語言不是ABC的國家就比較有些挑戰性)。例如用Chrome browser + 內置的translate工具就能輕鬆閱讀波蘭文的新聞。

昨天讀到歐盟委員會說因為武漢疫情導致歐洲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震盪,預計今年歐盟 GDP 將萎縮 7.5%。
不過,雖然疫情終止了波蘭近30年來GDP都正增長的局勢,波蘭卻是歐盟國家裡預計萎縮最少的國家之一(4.3%),並有望在2021年回升4.1%,把萎縮拉到只有0.2%的差別。

但,疫情還是難免影響民生。星期四五華沙就有小型企業家示威指責政府承諾的援助不夠迅速以及防疫行動限製過於謹慎。
政府的回應是,政府也希望加快擺脫封鎖的步伐, 只是它必須是謹慎執行的,因為不希望重導感染或死亡人數的增加。

生存脫離不了經濟。經濟難以建立在病危的生命體系上。兩者息息相關,平衡線本就難畫。
我們能夠理解人們的控訴,也賞識政府的處理方式,唯一無言的是那一手想遮天而導致全世界如今局面的自私國度和人。

很多人說就算疫情過去了,大病一場後的日常將必有改變。國家這個共同生命體生病了,康復的速度必然各異。
對於波蘭,我們沒有多大憂慮,因為波蘭人擁有強大的共同體系。
昨天木公面談一位應徵他部門合同職位的應徵者就是因疫情而待業,卻已經有幾家他應徵的公司正步入最後的聘請抉擇階段。

有能力者無懼困境,因為實力總會帶來希望。而能力是累積和自我的培訓。賴以他人的“捷徑”,只會在大浪打來時迎來沈舟機率高的危機。
我們是如此的認為也如斯的警惕自己著一路走來。
偶爾2人回顧過去,會笑著給自己拍拍肩。這些年來,豐厚也艱辛,但,從來沒懷疑過自己的生存能力,所以,總有辦法。?

photo from: Go to Warsaw, “Colors of spring in downtown Warsaw”